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图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名是什么诗名是什么)
本文目录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名是什么诗名是什么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前两句是什么
- 野火烧不尽这一经典名句,是白居易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出自白居易的那首诗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名是什么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什么意思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名是什么诗名是什么
出自: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释义: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扩展资料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
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前两句是什么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前两句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出自: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翻译: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扩展资料: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唐人的咏物诗,往往仅在最后一句才能见到作者的本意。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对用隐喻的办法。《古原草》这首诗题目标有“送别”二字,很显然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而通篇几乎都在写草,实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盛显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时的绵绵情谊。情深意切,所喻尤为巧妙,不愧为、白居易的成名作。
野火烧不尽这一经典名句,是白居易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歌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流传至今,它的一些句子成为众人皆知的经典,那么,这首诗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聊聊白居易的这首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贞元三年,公元787年,十六岁的白居易来到唐朝首都长安,为了参加科举考试,拜访名士进行学习。
白居易拜访的名士叫顾况,顾况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在长安担任著作佐郎,投在其门下学习的学生很多,白居易只是其中的一个。
当时为了能受到顾况的指点,需要学子奉上自己的诗作,这些诗作是为了应试,所以有固定的格式和体例。
唐朝的科举考试要求诗必须对仗工整,转折承接分明,内容要清晰明快。这种命题作文虽然不及后来的八股文生涩僵化,但是也极大的限制了作者的写作空间,因此这类诗作难有精品。
顾况看到年纪轻轻的白居易,起初有些轻视,他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就是说长安物价比较高,想“居”只怕不容易。
但是,当顾况看到白居易奉上的诗作《赋得古原草送别》,立刻被惊艳到了。他没想到小小年纪的白居易,竟然能在应试作文的条件下写出这么惊才绝艳的诗歌。顾况改口说“道得个语,居亦易矣。”这等于承认了白居易的文学才华。
从此以后,白居易声名鹊起,成为当时唐朝文坛冉冉升起的新星,被世人寄予厚望。
白居易也没有空负才华,他后来进士及第,在仕途上也算有一个不错的结果,他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称为“诗王”“诗魔”。
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从这篇《赋得古原草送别》开始的,这首诗就是白居易的成名作。
我们常说明清八股文束缚人心,与现实脱节,但实际上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科举考试的内容都比较僵化,除了少数情况下的政治策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命题作文,唐代也不例外。
政治策论没有固定答案,评分比较难把握,又因为针砭时弊多有顾忌,主考官本身如果有政治倾向性,对于考生也不够公平。所以体例固定的命题作文反而成了更加公平的一种考试方式。
其实这种类似命题作文的考试制度更有利于“寒门出贵子”,对于出身贫寒的学子是有好处的。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出自白居易的那首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自唐朝白居易的《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话翻译: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扩展资料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思是: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名是什么
诗名《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白居易。
1、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二、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三、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的意思是: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这首诗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一、首先附上全诗原文及译文,方便我们来解读这首诗。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二、这首诗主要是讲什么呢?
我们在小学的时候有学过这首诗,诗题是《草》,它是节选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前四句。前四句比较简单,主要是表达古原草顽强的生命力,即使有烈火焚烧,也不能把草的根茎烧掉,等到春天的时候,根茎又能发出新芽,又能长出一片青翠的草地。
而后面四句就不太一样了,主要表达的是送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别看前四句和后四句似乎没什么关联,但这正是白居易的高明之处,他用茂盛的草木来衬托着离别的伤感,开篇的“离离”与结尾的“萋萋”相呼应,这样看来,白居易从提笔就表达了这离别伤感之情。
三、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呢?
这首诗是白居易贞元三年作的,那时他才十六岁。而这首诗原本是应考的练习之作,那时对于考试指定的题目要求是很严格的,既要言之有物、对仗工整,又要空灵得体、承转分明,所以就很少出现写得特别好的作品,而白居易的这首诗就是难得的佳作。
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小故事:白居易刚入京那会儿,拜访名士顾况时就以这首诗投的帖,刚开始顾况看到白居易的名字时还笑谈说:这长安米价贵,想要白居恐怕不容易。可能是看他年轻吧,就像现在大公司领导看应届毕业生一样,初出茅庐想混饭吃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等他读了白居易这首诗后,大为感叹:能作出这样的句子,居天下皆不难。可以看出白居易是多么的才华出众。
四、白居易究竟是什么人呢?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还有一个关于诗的雅称:诗魔。像李白、杜甫都是诗仙、诗圣,为什么白居易是诗魔呢?
事情是这样的,白居易是特别喜欢诗文的,这个喜欢的程度已经到达了极致,通常情况下,他都是又读又写,从早到晚,长此以往,他舌头因过度诵读生了疮,手指也因过度书写长了老茧,可见他对诗文的狂热。他还自嘲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他的诗魔之名也就这样得来了。
更多文章:
iphone se内存不足(iphone se第一代电池电量用到70就开始卡)
2024年10月21日 21:40
苹果wwdc大会2021官网(正式确认!苹果官宣消息,iOS15即将登场)
2024年10月5日 23:50
惠普打印机hp1007驱动(win10安装惠普1007驱动突然消失)
2024年9月9日 02:00
联想a710e怎么样(联想乐Phone A710e的基本参数)
2024年9月6日 06:30
9500h相当于什么档次(国内品牌电视哪些型号同索尼电视9500h是同级别的)
2024年11月20日 06:00
vivox6d处理器相当于骁龙什么处理器(vivox6d和x6s有什么区别)
2024年11月13日 07:10
云深不知处简谱(云深不知处的全诗(云深不知处还是林深不知处))
2024年9月8日 01:20
opporeno最严重缺点(opporeno10pro+有哪些缺点)
2024年9月14日 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