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摄影基础知识(摄影入门的知识有哪些)
本文目录
摄影入门的知识有哪些
摄影专业的必备知识有哪些呢?为了帮助大家全面了解摄影知识,我为大家整理的摄影的入门知识,欢迎阅读!
摄影专业必备知识
单眼反光观景器系统 这是目前最普遍的相机观景器,它是利用镜头后面的反射镜将镜头所捕捉到的画面加以反射,再利用五棱镜加以折射,使我们从观景器中看到正立的影像。
透视观景器系统 它没有所谓的反射镜及五棱镜,光线是直接经由观景器进人我们的眼睛,再作较近距离的摄影时,底片成像的范围与观景器中的影像范围会有不同,即所谓的视差。
双眼反光观景器系统 此种相机拥有上下两个镜头,上面的镜头担任观景器的任务,下面的才是实际拍摄的镜头,此系统会因为上下镜头位置的不同而加大视差。
对焦 调整对焦环,透过观景器的预视,使影像清晰的成像于软片上。手动对焦是利用手调整对焦环来完成对焦的工作,而不是靠相机自动对焦。自动对焦是利用内置的马达来驱动调整对焦环,不需手动,但自动对焦的相机必须要配合自动对焦的镜头,才可发挥此项功能。
摄影成像原理 最原始的相机是一个开有小孔的暗箱,景物反射的光线通过小圆孔,再射到感光片上,因光线是散发的,通过小孔会继续散开,原本由点发出的光线在感光片上是形成圆,影像便由许多的圆而不是点构成,自然不够清晰,于是发明了透镜来取代圆孔,单一凸透镜片是最简单的透镜,但仅比小圆孔还好一点,影像并不够清晰便造成像差。若用多片透镜组合,使各片透镜的像差减到最小,就是现在所有相机普遍采用的复式镜头。
焦距 就单式镜头而言,焦点与镜头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复式镜头的焦距俗说是焦点与光圈位置间的距离,实际上是焦点与镜头后节点的距离,望远镜头的后节点远在最前镜片之前,广角镜头则在最后镜片之后,所以依镜头设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焦距的功能与作用 焦距长短与成像大小成正比,焦距越长,成像越大,焦距越短,成像越小。
镜头焦距长短与视角大小成反比,焦距越长,景角越小,焦距越短,景角越大。
焦距长短与景深成反比,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焦距长短与透视感的强弱成反比,焦距越长,透视感越弱,焦距越短,透视感越强。焦距长短与反差成反比,焦距越长反差越小,焦距越短反差越大。
景深 摄影时向某景物调焦,在该景物的前后形成一个清晰区,这个清晰区称为全景深,简称景深。决定景深的三个基本因素:
光圈--光圈大小与景深成反比,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焦距一焦距长短与景深成反比,焦距越大,景深越小。
物距--物距大小与景深成正比,物距越大,景深越大。
明度 镜头明度的大小就是光通量的多少。口径大通光量多,明度就大,反之明度小。明度大小以光圈系数按倍数来计算,明度的大小是决定暴光的曝光的重要因数之一。
标准焦距镜头 视角约50度,也是人单眼在头和眼不转动的情况下所能看到的视角,所以又称为标准镜头。相机片幅大则标准镜头的焦距越大。
广角镜头 因摄影角度广而得名,适用于拍摄距离近且范围大的景物,又能刻意夸大前景表现强烈远近感即透视。
长焦距镜头 适于拍摄距离远的景物,景深小容易使背景模糊主体突出,由于长焦距的镜头过于笨重,所以有望远镜头的设计,即在镜头前面加一负透镜,把镜头的主平面前移,便可用较短的镜体获得镜体获得长焦距的效果。
反射式望远镜头 另一种超望远镜头的设计,利用反射镜面来构成影像,但因设计的关系无法装设光圈,仅能以快门来调整曝光。
光圈 照相机的镜头有一个控制透光量的装置,就叫光圈。光圈开得大,透光量便大;开得小,透光量便小。小光圈景深大,清晰细密的表现出远近的明锐感;大光圈景深小,则可使主体突出,表现主体以外前后主题的模糊感。
光圈的功能 控制光量的透人和调节景深。光线透过镜头射到胶片的强度是和光圈系数平方成反比。景深就是镜头对焦处前后所能成像清晰的范围,它和镜头焦距、光圈,及被摄景物主体的距离有关,镜头焦距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清晰的范围越大,反之亦然。
摄影新手基础知识
摄影新手基础知识
1、EV,EV就是相机的眼光指数。曝光量是通过不同快门和光圈进行组合的,不同的组合其所达到的曝光量是相同的。
2、曝光,曝光就是指“照片的亮度”我们需要去调节相机的参数从而控制照片的曝光,主要调整快门、光图、感光度、曝光补偿。
3、B门,当我们按下快门按钮/快门线时,相机上会出现B这时快门会保持时刻打开的状态,相机也会有B模式。B门拍摄使必须会用到三脚架。一般在晚上拍夜景、拍星空使用的比较多。
4、色温,色温通常用k来表示。色温主要用来调节照片的颜色,一般自然光的色温会在4500K左右,数值越高照片越冷,数值越低照片就会越暖。
5、AEL,指自动曝光控制锁,依靠自动曝光锁功能,对与需要正确曝光部分,就比如人的面部进行点测光半按快门后确定曝光和对焦,同时再按下相机上的曝光锁定键后,相机就会锁定曝光。
6、相机拍摄模式:相机的功能转盘中常见的有Auto全自动档、程序曝光模式(P)、光圈优先模式(Av或A)、快门优先模式(Tv或S)、B门、手动曝光模式(M)、以及其他情景模式等。学摄影常用拍摄模式通常为手动模式/光圈优先/快门优先。
7、全画幅/半画幅:主要是感光元件的尺寸不同:全画幅的感光元件尺寸为36*24mm,半画幅相机的尺寸为22.7*15.5mm机身大小不同:由于感光元件的尺寸不同,一般情况下,全画幅相机要比半画幅相机更大。
8、照片格式JPG/RAW,根据拍摄的照片的用途及后期处理的要求,单反提供了两种照片格式:RAW和JPEG。RAW格式:可以完好保留拍摄参数,包括曝光、色彩、阴影和高光等细节保留,虽然RAW格式的直出照片的美感不明显,但后期空间大;JPG格式:常用的文件存储格式,文件小,但压缩率较高不适合做摄影后期。
9、跑焦。拍照时原本的对焦点,改变了原来对焦的位置。画面出现模糊,不清楚的状态就会被称为跑焦。
10、色差,镜头无法将所有颜色聚焦在同一点上。会以彩色条纹的形式出现在图像中的暗部与亮部相交的区域可以使用PS或者LR调整。
11、遮光布,于漫射和柔化光线的半透明布料,可以是带有半透明纱布或反光板,也可以是电影布,可以做得非常大,放在适当位置,以创造阴影。
12、超焦距,拍摄风光时使用,可拍摄最大景深的焦距。
13、快门延迟,如果使用高速快门后,按下快门会立刻记录拍摄瞬间。如果使用慢门拍摄(例如1/15s)拍摄,快门就会有延迟,反映一段时间才会记录画面。
14、快速镜头,指大光圈镜头,例如F1.8或F1.2等。
15、镜头光晕。当光源直接照射镜头时发生,例如在逆光时拍摄画面会出现圆形光晕,会增加照片的氛围感。
16、曝光过度,在直方图右侧的图表下方有高光,白色区域没有细节。
镜头分类
1、微距镜头,微距比较适合拍摄花/动物/产品等照片,微距镜头是能够近距离拍摄物体,可以1比1再现。
2、标准镜头,一般的标准镜头就是指50mm焦段的镜头,接近人眼看到的距离,而且镜头畸变比较小。35mm焦段镜头在半画幅相机上也接近人眼看到的。
3、定焦镜头,不可以变换焦距,恒定只有一个焦距。例如50mmf1.8,就是一个50焦段的定焦镜头。
4、变焦镜头,镜头可以转动变换焦距,例24-105mm或者18200mm等,具有两个数字的都是变焦镜头。
5、广角镜头,视野非常宽广,也可能存在边缘失真(超广角),如果变得足够宽,图像将变成圆形队鱼眼)。
6、远摄镜头,演唱会/追星镜头,例如55-250mm或者70-200mm。焦距比标准的镜头要长一些,能够放大远处的场景,令画面近在眼前。
镜头专业术语
1、大三元,三个恒定光圈为2.8的变焦镜头。16-35mm/24-70mm/70-200mm三款镜头。
2、小三元,三个恒定光因为F4的变焦镜头。
3、尼康小三元(16-35mm/24-120mm/70-200mm)。
4、佳能小三元(17-40mm/24-105mm/70-200mm)。
5、索尼E口小三元(16-35mm/24-70mm/70200mm)。
6、小痰盂,佳能EF50mmF/1.8镜头。
7、狗头,一般指入门级搭配的镜头,也就是套机镜头。
8、蔡司镜头,蔡司的单反镜头目前主要包含Classic、Milvus、Otus这三大系列,但是都比较贵。
9、饼干头,是指单反镜头中,很薄类似饼干头,最大光圈一般只有F2.4-2.8。
10、环境光。是指场景中发生的光源,不添加任何闪光灯或光线调节器。光源有可能是日光/灯光或人造光。
11、主光,是指照片的主光源,可能是日光/影棚主灯光。路灯下/反光板都可以作为主要光源。
12、补光,是仅次于主灯的光源。它主要用于将阴影填充它可以通过使用闪光灯,反光板等。
13、强光,例如在正午12点时的光线。强光下一般拍摄的照片人脸会有很重的阴影,过度不明显不适合拍摄。
14、柔光,散射光的光线,如阴天或者阴影的地方是属于柔光,这种类型的光能够产生柔和的阴影,脸部不会有阴影。
15、照明模式,这是光线直射在拍摄对象脸部的方式。这样面部就会有特定的光影模式。
16、反光板用于反射光线的设备可以给拍摄主题补光闪光灯一般相机会自带闪光灯。
17、闪光灯,一般相机会自带闪光灯。
18、照明比率,主光和辅光的强度(亮度)之间的比例,是拍摄对象脸部的亮影和阴影边的差异。
摄影基础知识
瞬间曝光留下下千姿百态,方寸之间容纳千言万语。用自己手中的照相机留住一个个美好的瞬间,留下一个个难忘的回忆,是很多校友的美好心愿.为此,一些朋友已经品尝过很多失败和成功的甘苦.但是对更多的朋友来说,摄影似乎还是非常神秘的,可望却不可及。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需要将摄影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起来。摄影师应该是个"杂家"。在这块版面上,将向朋友们介绍有关摄影的一些知识。若朋友们在摄影中遇到问题,可来信告之,我们会有针对性地予以解答。照片上的影像是怎样产生的?凡是拍过照片的朋友都知道,一幅完美照片的诞生,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影像的形成过程可用下图表示:1. 拍摄曝光首先,摄影人员必须通过相机的镜头将如诗如画的风景、多姿多彩的景物记录在相机内装的胶片上。这一步就是通常所说的拍摄曝光,是摄影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时的胶片上存在着肉眼看不见的影像被称为"潜影",顾名思义就是"潜在的影像"。2.负片的冲洗拍摄完的胶片必须要经过冲洗加工才能将潜在的影像变成可见影像。冲洗胶片的工作可由专业冲扩店完成,也可自己来完成。如果使用的是彩色负片,在经过显影、漂白、定影等工序后,可以看到,胶片上留有一个和原景物明暗相反,色彩互补的影像,通常,我们把这个影像叫做"负像"。带有负像的胶片被称作"底片"。在这里提醒朋友们注意:胶卷是一种不同于画家、作家所用各种纸张的特殊记录材料。在没有经过冲洗加工之前,这种材料是不能在亮室打开的,这时打开也看不到任何影像。而且,如果此时打开暗盒,会使你的前期拍摄结果毁于一旦!别小看小小的底片,只有它的质量好,照片上的影像才可能好。冲洗好的底片,一定要保持它的清洁,防止沾上脏物和被划伤。因此,湿底片在干燥时,要凉在清洁的环境中,不能让尘埃粘到胶片上,更不能随便用手或抹布等去捋底片,这样容易在胶片上留下指纹或造成划伤,冲洗好的底片不要裸露在外,应装在专用的底片袋中保存,以免沾上灰尘。因为一旦底片上有划痕,会在照片上留下为深色条道,底片上有脏物,会在照片上留下相应的白色影像。3.印片或放大看到负像不是摄影的最终目的,要想看到和原景物明暗及色彩一致的影像,还需要通过扩印机的镜头,将小小底片上的负像放大到所要的尺寸,曝光印放在彩色相纸上。放大时,可以对画面进行裁剪,可以对色彩进行校正,可以多张复制,还可以复制成不同的尺寸。印片后,照相纸上留下的也是肉眼看不见的"潜影"。4. 相纸的冲洗相纸的冲洗和负片的冲洗方法基本相似,但不完全一样。冲洗之后, 相纸上会出现和原景物明暗一致、色彩相近的彩色影像。摄影过程涉及到许多具体的技术问题。如拍摄条件的把握、显影条件的控制等等,每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因为它们都会影响画面的质量。相机的使用和维护相机是高精度的设备,经久耐用、可靠。如果你操作正确并适当保养,相机会很好地为你服务。但是,如果你不好好对待它,它常常会使你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因此,在使用相机时,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你的照相机。以下注意事项希望朋友们予以重视:1.不要尝试用手打开全自动相机的镜头盖。只有在开关处于开启状态时,镜头盖会自动打开,开关关闭时,镜头盖会自动关闭。2.如果相机有日期显示模式,在电池没电之前不要取出电池,因为日期功能需要电池供电以保持连续。3.全自动相机应使用带有DX码的胶片,购买胶片,要确保暗盒上带有DX码标记。如果装入了无DX码的胶片,感光度将自动设置在某一个数值上,而不管胶片的真实感光度是多少,因而可能引起曝光不正确。4.使用和携带相机时,要十分小心,不要摔、砸相机,避免强烈震动、冲击或挤压。当在摩托车、汽车、船、飞机等上携带相机时,应使用厚垫子保护它。使用三脚架时,一定要立稳,特别要防止三脚架被踢翻或被大风刮倒。5.避免将相机放在装有卫生球的衣柜内,或含有能严重损害相机的化学药品的实验室中。应存放在凉爽、干燥通风良好处。绝不能用诸如涂料稀释剂、酒精或苯清洗相机。6.如果将相机从低温的户外拿到温暖的室内,水气会在相机内外冷凝成水滴。在带相机进入温暖的室内时,应将相机装在盒子或塑料袋中,使相机的温度逐渐变化。在温差降低后,再打开袋子。7.一般相机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是40℃—— -10℃,要注意避免相机长时间置于高温、高湿环境中,如夏日的汽车中。8.渗透到相机中的污物、泥土、灰尘、潮气、有害气体或盐水会损坏相机,使它不运行。在海滨要防止相机与含盐的潮湿空气接触,要防止相机溅上任何液体和雨水。当相机遭雨淋、或接触湿气,应将水擦掉,凉干。9.更换电池时,应同时更换掉所有旧电池,不能混用不同品牌、不同类型、不同商标的电池,或新旧电池混用。请勿破坏电池、或给电池充电,也不要将电池放在火上烤,因为这样会引起电池漏电、自热、爆炸等。电池应按指示的正负极装好。10.绝不要尝试拆卸相机。由于镜头质量对于成像质量的好坏影响很大,但同时它也是最娇嫩的部件之一。所以它的使用和保护就更为重要。首先,要保持镜头的清洁。当你把相机挂在脖子上的时候,镜头一定要加镜头盖或透明的UV镜,借以保护镜头不被尘土、油污或其他碎屑所沾污,也不至于不小心把指纹留在镜头上。不要把镜头不加盖就和其他物品堆放在一起,不要随意用手触摸镜头,或让质地较硬的物品接触到镜头,更不要养成随手乱放的习惯。因为镜头脏了,会使影像质量下降,比如,用满是灰尘的镜头拍摄的影像会显得反差低,模糊不清。如果镜头上有指纹的话,会在在印好的照片上忠实地反映出来。在你的摄影包里,应该备有镜头刷、气吹子(也称洗耳球)、镜头纸等等,如果发现镜头脏了,用专用镜头刷可以除去尘土等干性物质,而油污、指纹则需要用专用清洗剂和专用软布擦拭。千万不要用坚硬的东西去刮,那样不仅清洁不了镜头,反而会给镜头造成更大的损伤——划道。轻者要送去维修,重者就要报废。另外要注意的是,镜头一般是用玻璃制作的,每个镜头组中的镜片的轴心、镜片与镜片之间的位置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排列的,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镜头受到强烈的震动、磕碰,以免镜头玻璃的破裂或移位,从而影响成像质量。当你把相机架在三脚架上时,这种问题极易发生,要多加小心呦。照相机的类型及挑选在摄影器材市场上,有许多款式的照相机和附件可供选购。而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相机属于贵重物品。也许,最初为选购相机奔忙是令人兴奋的,但也是使人畏惧的,尤其是在作出的选择被证实为是一个非常浪费的错误选择之后。因此,奉劝朋友们购买相机时,应根据实际需要和经济情况来决定机型,不要盲目购置附有很多"多余功能"的高档相机。尽管一部分厂商曾经试图生产单一的、可以满足所有摄影需要的照相机,但结果是令人遗憾的,没有一款照相机能作为理想的精品来满足所有的摄影需求。因此,要么你要根据已经选择的照相机所能承担的工作,来限定你从事的摄影工作,要么,你要购买几个不同类型的照相机,用来满足你可能会遇到的所有的需要。照相机的类型很多。按照画幅的大小,相机可以分为大型相机(如照相馆用的座机,可用于拍摄散页片)、中型相机(如120相机,用于拍摄6cm′6cm、6cm′9cm等的画幅)和小型相机(如135相机,用于拍摄24mm′36mm大小的画幅)。按取景方式可分为同轴取景(单镜头取景)和旁轴取景(取景器位于镜头的上方或斜上方)两大类。按曝光自动化程度分类,可分为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人称"傻瓜")相机。目前,家用相机以135型相机为主流机型。从使用经验来看,135型相机由于体积小,携带轻便,取景调焦方便,使用的彩色卷片冲洗扩印都比较方便,且相机的品牌很多,中、高、低档次的都有。可依自己的需要购置。如果仅仅用于拍摄纪念照或为旅游而随身携带,可购置旁轴取景的135相机。这类相机有全自动、半自动和手动几种,一般带有闪光灯,可在较暗的环境下使用。这种相机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如果要用于艺术创作,还是要购买中档以上的单镜头反光相机,但不能是"傻瓜"型的。应该有手动调节装置,以便根据创作的需要人为地控制曝光量、景深等。有条件的话,还可配上用得着的不同焦距的镜头。在众多的品牌中要作出具体选择时,建议大家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该款相机具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否正是你所需要的?主要关注的技术问题有:取景方式、调焦机构的工作方式、镜头的焦距测光与曝光模式、卷片模式及闪光模式等。2. 使用是否方便?3. 是否有相应的系列配件?如有无能和机身相配的不同焦距的镜头,接口合适的滤光镜,以便在需要时添置。4. 价格的否合理。在确定购买某一款机型后,要仔细挑选:1. 外观检查:不论是金属外壳还是塑料外壳以及皮革都应是平整的,无划痕、无变形、无磨损痕迹。镜头和机身的连接应是牢固且紧密的。后盖和机身也应该是严丝合缝的。没有反复拆卸的痕迹。2.镜头检查。镜头的质量直接影响成像质量,挑选时要格外留意。如果镜头是可以拆卸的,可以拆下来,如果是固定的镜头,可以将快门速度设在B门档,打开后盖,将镜头对准亮处,用透射光查看镜头上是否有霉点、较大的气泡、裂纹、划道等。还要用反射光从侧面检查镀膜有无伤痕。相机的光圈叶片应该是收放自如的,不能有锈迹,油渍。调整光圈时手感应该是平滑的,不能太涩。3.检查调焦装置:调焦时,调焦环应该让人感觉有一点儿阻力,但不发涩,而且是均匀的。取景器中的影像应是清晰明亮的。如果是自动曝光相机,应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分别处于取景器中心,试试自动调焦系统是否反应灵敏。手动调焦系统,应将调焦环上无限远的刻度线对准基线,在旁轴取景器中观察,无限远处的影像应该在取景器中心完全重合,在单镜头反光相机取景器中的裂像应该是对齐的。对近距离的物体进行调焦时,可用皮尺测量景物与相机的距离,检查调焦环上的刻度是否准确。4.检查曝光装置:打开后盖,对不同亮度的景物拍摄曝光,如果是全自动相机或自动曝光相机,应试试自动光圈和自动快门的反应,手动曝光的相机要检查一下景物亮度不同时,测光表的显示数据是否有变化,用不同的快门速度曝光时,听一听快门开启的时间是否有区别,。5.带有闪光灯的相机,要检查闪光灯,在确认电池完好的前提下,将闪光灯开关置于"ON"处,待充电指示灯亮起时,按下快门,闪光灯应该闪亮,连续试几次,并且注意闪光灯的充电时间间隔,不应太长。6. 检查输片结构等机械装置:自动卷片的相机,在装好胶片后,拍摄曝光后,应能自动卷片。手动输片相机,在输片时,应感到有一定的拉力。计数器工作应正常,开盖时,应自动回零。7.显示屏检查:对于全自动相机,要装上电池,看看屏幕上是否有显示,按照说明书操作一遍,检查一下显示的符号与操作的结果是不是相符。最后提醒朋友们,以上的挑选方法应得到销售人员的许可,不能卤莽行事,以免招来麻烦。养成持握照相机的好习惯首先,在拍摄取景时,不论要拍摄的画面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都必须要使取景器边框的底边和地平线平行,否则,拍摄出来的房子、树木、人就像要倒的样子似的。正常建筑(图),东倒西歪的亭子(图)另外,使用相机拍摄时,要用双手把握相机,以横握相机为例,一般是用左手心托住相机,左手大拇指和食指调焦,用右手食指按压快门。尽量使相机处于静止状态,按压快门时,要屏住呼吸,动作要轻。若用力过猛,相机可能受到振动,胶片上记录下来的影像就可能模糊。可将肘部夹紧身体,或将相机放在坚固稳定的物体上,如三脚架上,膝盖上,也可以靠在柱子、墙壁上,尤其在使用快门速度比较低时,最好找一个支撑点,否则,很难得到清晰的结果。使用三脚架时,千万不可大意的是,便携式三脚架上放置了相机之后,常常头重脚轻,遇有刮风时,有翻倒的可能;人走过时,有可能被绊。因此,应做到人不离相机。从三脚架附近经过的车辆等有比较大的震动时,也会使影像不清晰,这一点要予以注意。再有,不要用手握住变焦头,因为变焦时镜头要前后移动!手指和头发以及相机背带等物不要触及镜头、自动调焦窗口、传感器窗口、闪光灯等,也不能挡在这些部件前面,因为这样会使照片的某一部分因被遮挡,而无法记录影像,也会弄脏镜头,从而影响照片上影像的清晰度。相机镜头被遮挡--照片示意图关注摄影过程中人眼的适应能力瞬间曝光留下千姿百态,方寸之间容纳千言万语。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用自己手中的照相机留住一个个美好的瞬间.但是,也许有的朋友注意到了,有些场合,我们看起来感觉光线很明亮,可拍摄下来的影像却相当暗;有的景物,在人眼看来色彩鲜艳夺目,拍摄到画面上却面目全非。这是为什么呢?大凡拍过照片的人都知道,如诗如画的风景、多姿多彩的动体是经过相机镜头后记录在感光胶片上的,这纯粹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而我们的视觉感受却不那么简单,既有人眼的生理功能在起作用,也有记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对景物的感觉就不及胶片那么"客观"。人的视觉所具有的这种特点被称之为"视觉适应"。 往往由于人们对这种"视觉适应"的"熟视无睹",致使在某些情况下引起摄影的失误。"视觉适应"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表现为"亮度全面适应"。例如,人从室外走入室内,常常感到室内和室外景物一样亮。但是,如果用与室外拍摄相同的光圈和曝光时间来对室内景物进行拍摄,却会发现,室内的照片因曝光不够而显污暗。这是因为,当人进入室内时,室内的低照度会引起人眼瞳孔的扩张,灵敏度提高,使进入人眼的光量成倍增加,多时可达十几倍,因而意识不到光照的变化。这就是人眼?亮度全面适应"。而胶片却不具备这样的调节功能。因此,从摄影的角度来看,由于人眼的调节幅度很大,往往不能正确估计光照的实际强度,这是对摄影不利的。解决的办法是,在 按下快门之前,要用测光表测光,对相机的光圈和速度做出必要的调整,以补偿胶片所不具有的"亮度适应"。相应地,对于色彩的感受,也存在"色觉全面适应"的现象。表现在对于不同照明条件,如日光和灯光、晴天和阴天、早上和黄昏,虽然光源的光谱成分发生了变化,但是由于人眼视网膜上感光细胞的灵敏度所具有的自我调节功能,使人眼看不出物体色彩的有多大变化。加之人对物体在白光下的颜色是有记忆的,因此,当光源有所改变时,心理作用致使人们对物体色的变化不易察觉。这时,千万要记住的是,胶片可没有这样的适应能力,因此,要根据光源的不同,选择不同种类的胶片,或使用相应的滤光镜。否则。会出现不同的偏色。视觉适应的另一表现为"局部亮度适应"。例如,视野中有一个相当亮的物体,对它长时间的凝视后,由于视网膜上这一局部的感光细胞疲劳,灵敏度下降,在将目光移到另一个浅色反光表面时,就会给我们留下一个该物体的暗的"后像"。反之,注视一个黑色物体后,将目光移到另一个浅色反光表面时,就会给我们留下一个该物体的白?后像"。随着灵敏度的再次调整,后像会渐渐消失。若长时间凝视的是一个彩色物体,则在目光转移到另一个平面时,就会产生一个和该物体色彩相反的"后像",如凝视的是一个红色的物体,它留下的后像的颜色近乎青色,这种现象称为"色觉局部适应",也称"色后像"。认识这种适应的实际意义在于,如果长时间凝视一幅画面,再观察下一幅画面时,前一幅画面的"后像"会叠加在后一幅画面上,对其亮度和色彩产生影响。这一点,可谓有利有弊。在第二幅画面出现之前,在前一幅画面中展现与其互补的色彩,会令第二幅画面的色彩显得更鲜艳。而在为照片校色时,则要尽量避免长时间注视一幅画面,防止因视觉疲劳造成灵敏度下降,对色彩判断失误。第三种视觉适应称作"旁侧适应"。 在彩色摄影中,视觉的"旁侧适应"也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在画面中,如果相邻的面积为不同的亮度或颜色,人眼视网膜上不同部位感光细胞的灵敏度调节,会使视觉发生变化。其规律是,亮的物体在暗背景上显得更亮,暗的物体在亮背景上显得更暗(参见图1);前景物体的色彩会向着背景的补色方向变化。参见图2、3、4。图1表现的是正常的人脸肤色,图2是在红背景下人脸的肤色,很明显,肤色偏向红色的补色--青色;而图3中,蓝背景下,人脸的色彩偏向蓝色的补色--黄色。因此,在拍摄人像时,一定要有意识地注意背景色对人脸肤色的影响。图2图3图4←图1***隐藏网址***
关于摄影摄像的基础知识
1、光圈。光圈是镜头中控制孔径大小的组件,F值越小,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背景虚化强),F值越大,光圈越小,景深越大(背景虚化弱)。
TIP1:使用极小光圈时,可以拍出星芒效果(一般在F16左右)
TIP2:使用小光圈时,对着白墙或者白纸拍摄检测镜头是否有灰
TIP3:使用极大光圈时,可以虚化前景杂物,如前铁丝网、栅栏等
TIP4:使用大光圈时,在镜头前加一个有洞卡片,可拍出特定形状光斑
2、焦距。超广角—24mm以下的焦距,适合拍摄大场景、建筑啊、风景、新闻摄影拍摄,人文眼—35mm简单地说就是拍摄人文最好的焦距,标准镜头—50mm,人像镜头—85mm,
微距镜头—100mm这个段位左右集中了热门微距镜头,长焦镜头—200/300mm拍摄鸟类、荷花、运动等较远的景物,超长焦—300mm以上,狗仔偷拍、野生动物、运动题材。
TIP1:数值越小,焦距越小,视野越大
TIP2:24/28mm—70/85/120mm这个区间就是一般日常用的镜头,适用范围广!
TIP3:镜头焦距为70-200mm,该镜头是2.86倍(200/70)的变焦镜头
TIP4:等效焦距(实际焦距)
全画幅(倍数1)、APS-C(尼康、索尼、宾得、富士倍数1.5、佳能倍数1.6),M4/3(倍数2)、1英寸(倍数2.7),镜头标注的数值乘以相应的倍数即是实际焦距快门,比1/4秒慢的,就是很慢的快门速度了,比1/60秒慢的,就是慢门,
比1/250秒快的,就是高速快门,比1/2000秒快的,就是很高的高速快门,B门就是按住了快门,你按多久就快门就打开多久,T门就是按一下快门,快门打开,你再按一次快门,快门就闭合对焦模式,MF—手动对焦,AF—自动对焦,AF-S—单次自动对焦,
AF-C—连续自动对焦,AF-A—自动选择自动对焦一般我们采用自动对焦即可,在拍微距、无色差景物、高速运动时用到手动对焦MF对焦点,单点对焦—分为中心点对焦以及自由点对焦,中心点对焦是固定在放在中心,
单点对焦一般看成自由点对焦,扩展对焦—在连续对焦AF-C下才有,以你选择的点作为主对焦点,同时在其周围一圈的对焦点也开始预热,当目标脱离了你的主对焦点时,周围的对焦点跟上。区域对焦—是一小片对焦点一起对焦。
哪个点先对上就算谁的,注意不是一大片都是对焦。一般场景推荐AF-S+单点自由点对焦的组合;拍摄运动时AF-C+扩展对焦测光。
3、常用
点测光 评价测光(又叫矩阵测光、多重测光)
4、不常用
局部测光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TIP1:只要相机是开着的,测光就一直在进行中。
TIP2:测光的目的帮助你衡量测光区域的亮度,但和曝光没关系
TIP3:AUTO档(自动档)时,测光会照片拍摄成0EV的中间调(18°灰)在A档(Av档,光圈优先)、S档(Tv档,快门优先)、P档(程序曝光),评价测光(矩阵测光、多重测光)的话,那么曝光补偿就是反应整个画面的亮度。
正确曝光的原则:
a.保证主体是我们想要的亮度
b.保证不要有死白或者死黑的区域,尤其是死白
c.在你后期有把握调节的时候,可以适当在当前画面中“放弃”某些部分色温
色温,单位是K(开尔文),想象一个不发光的黑色的物体——绝对黑体。当我们把它加热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绝对黑体会先发出红光,随后越来越亮,变成黄光,再变成白光,直至蓝光。
颜色越红,色温越低,颜色越蓝,色温越高。
红色是暖色,但是色温低;蓝色是冷色,但是色温高。白平衡
白平衡就是将在不同环境色温中的白色物体都还原成真的白色。
相机有四种色温设定:自动白平衡、K、场景模式、自定义白平衡。自动白平衡。
扩展资料:
技巧:
一.摄影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事先了解会议内容,实地考察会场的大小、灯光情况、主宾位置、自己拍摄的位置等,以便打下草稿确定要拍摄的内容。在会议的前一天准备好需要的摄像器材并把DV的电池充足电。
二.透过镜头介绍内容
拍摄会议内容,会议拍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会议的开始.经过和结束等六要素,这是我们在拍摄时需要格外注意的。在会议开始之前可以拍摄一些会议背景材料,例如所拍摄的会场外面的布置。
在拍摄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人员时需要注意:
时间,一般摄像机都有时间记录功能,在拍摄时把这项功能打开。如果你觉得光有时间显示还不能说明问题,还可以在后期制作时加上解说。
地点,可以先到会场外面拍摄横幅等宣传标语,这样可以起到表达会议内容的作用。
参会人员,在会议当天提前到场,把重要来宾的签到拍摄下来。重要来宾在会议开始前有时会到贵宾室休息,这时要拍下主宾之间握手交谈的画面。
三.开始前的摄影工作
在会议开始之前,先拍摄会场的总体布置(包括主席台全景和会场全景),接下来拍摄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全体参会人员鼓掌的画面。在拍摄时画面变换要慢,以突出会场严肃的气氛。
四.进行中的摄影工作
会议开始后的拍摄工作十分重要。参加会议的人应该是重点拍摄对象,对于重要的发言人应该用全身或是半身特写画面,并且在拍摄时尽量把镜头画面对着重要发言人,这点需要格外注意。对于其他发言的人我们也要对他们进行拍摄,
这不仅是对参会人员的尊重,也是为了把会议拍摄完整。还有就是要拍摄听众听讲的画面,因为只有发言人的画面会让会议影像记录显得很空洞。
五.结束时的摄影工作
在会议结束时,应该先将镜头画面对着主席台,然后再把画面转向起立鼓掌的听众,此时要对全景有一定的层次把握。最后在出口处拍摄与会者出场的画面,以“渐变黑幕”的画面变换方式结束本次会议拍摄。
有些会议在结束后会有主要领导接见会议来宾的活动,这时应在拍完最后一个发言者后马上到达接见活动现场,提前做好拍摄的准备工作。在拍摄时要注意拍下主宾的画面。会议主题明确,会议主次关系分明,完成一次完美的拍摄记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摄影摄像
摄影入门必考知识
摄影入门必考知识
摄影入门必考知识,学习任何一门只是都要先从基础做起, 如果想拍摄出不错的照片, 熟练了解摄影基础理论知识会让摄影过程更加得心应手,那么一起来看看摄影入门必考知识。
摄影入门必考知识1
①摄影人的基本道德——永远别做一个让人讨厌的摄影人
1、慎用闪光灯——永远不要在会议、舞台或者音乐会等这一类场合上使用闪光灯,原因是,你的闪光灯会影响到别人,你想拍照的时候,会影响台上人发挥,另外其他观众也在看。其次,机顶闪光灯肯定不够用,因为有“闪光指数”这种东西!另外也破坏自己图片的光影。对应办法,大光圈、提高ISO!
2、抓拍。当你突然发现一个很值得拍摄的情形的时候,不妨把这一刻记录下来,但当你的照片当中有人物的正面,或者以该人物作为主要构图对象的时候,应该得到当事人的许可,否则就就尽量不要发表,除非你是新闻记者。(如果当事人不喜被人拍,不要偷拍,那是一种不尊重)
好照片= 对相机的熟练调节 + 拍摄的角度 + 拍摄的时机 + 良好的构图 + 内在的思想 + 拍摄的经验
②摄影的“立意”
单反相机模仿人的视觉,你眼睛看到的东西,用单反相机准确还原成照片,传递给别人,使他们身临其境。(我的个见)
当我们端起相机准备拍照的时侯,问题就在眼前:你想拍什么?或者说想通过照片传达什么,是一个人物,一件事,还是某人某事? 摄影的表达如同写文章,在下笔之前你就必须为你的文章“立意”,创立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叫趣味中心。
确立一张照片的“立意”很重要,没有立意的照片等同一张“废片”。看一张照片就如同在听一个“语无伦次”的人说话一样,你无法明白他到底想说什么。
一张照片只能用来说明一件事!
如果我们试图在一张照片中表达许多问题,可以说是失败的。构图时舍不得许多无用的元素,这也漂亮,那也有意思,许多漂亮的东西在一起,造成观察者的视觉游离,从而使得“立意”下降。
绘画构图是加法,简单的摄影构图是减法。而真正的摄影构图是在不影响画面立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增加信息和元素。一切都需视传达的目的而定(此如证件照或人物肖像类的特殊摄影除外)。
③基本知识
1、正确的姿势握持相机.能有效的避免相机地抖动。避免单手握持.双手握持时,一手握持相机手柄.一手用虎口握持镜头的变焦或对焦环.两手不要在一条直线上.而应形成一个夹角,相对更稳定。握持相机时应大臂使劲夹紧身体.小臂放松,否则容易产生抖动。两臂一前一后交错放置.以形成稳定夹角。
2、多使用光学取景器或EVF 取景器。三角形的支撑是最稳定的.多使用光学或EVF 取景器取景.尽量避免使用LCD 取景。因为光学或EVF 取景器取景,人的眉骨可以很紧密地贴在取景窗上.配合双手形成三角形稳定支撑。
3、正确的站立姿势。拍摄时,应一脚前。一脚后.而不要让两个脚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此外.拍摄中应大腿绷紧、小腿放松.以避免根基抖动影响稳定。
4、学会调整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由于心跳和呼吸.人其实在任何时候都是晃动的.但我们可以在拍摄时先深吸一口气,使自己稳定下来,然后吐气.再平稳地吸气。按动快门瞬间要屏息,将抖动降低到最小。
5、学会半按快门。不要看到景物就直接按下快门。相机快门的行程分成两步.即半按快门相机开始自动对焦和测光.再向下全部压下时快门才会启动。否则无法正确测光或对焦,图像虚且曝光不准。按动快门的一瞬也应保持稳定和柔和
6、在安全快门时间范围内进行曝光。(详见快门介绍)
7、手持时,有防抖尽量开防抖。上三脚架时,关闭防抖,避免防抖系统干扰。
8、不要背摄影包或手里提东西拍照。若长时间曝光,将身上的装备全部放下,额外的负重会导致身体失去平衡。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和抖动。
9、寻找稳定的依托。如果测光值显示的快门速度远长于安全快门速度.而手头又没有三脚架.这时候.就可以寻找一些稳定的依托物来进行应急拍摄。例如.将身体靠在树木或墙壁上就要比无倚靠站立稳定。曝光时间在1—3秒之间的情况下.用双手将相机紧紧的抵在支撑物上使其保持稳定,也经常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有的时候.可以将相机直接放在地上或墙头这样的平面上进行拍摄.其稳定性堪比三脚架。如果拍摄的是风景等对象,还可以把相机放在摄影包或豆袋上用自拍来拍摄。豆袋是一种里面装满豆子或陶粒的布袋,可随意变形,还不易磨损相机。
10、善用三脚架 、独脚架。“三脚架看出摄影师的态度”。刚开始接触相机的人,最大的困扰就是无法保持拿相机的手稳定不晃动。虽然很多相机都有防抖功能,但也应付不了较大的晃动。尤其在夜间拍摄时,晃动更容易造成对焦不准和照片模糊。除了多拍多练习外,将相机装在三脚架上拍摄是最可靠的。
11、善用RAW格式!存储卡够大,风景,就用RAW格式.这样可以保留更多的亮部和暗部细节,白平衡、色调也更容易纠正,为后期处理提供最大的空间。
④光圈
镜头内,口径可变的圆形通光孔,这个结构我们把它称为光圈。组成光圈的叶片就称为“光圈叶片”。(上叶片数越多,焦外越自然,越圆)。光圈在机身上通常以f—来表示,比如F5.6,F8,F16 。我们把它称为光圈值,简称光圈。数字越大,光圈越小。
形象地讲:光圈就是瞳孔。
光线暗,瞳孔放大,增大进光量。光线强,瞳孔缩小,减小进光量。
光圈大小,决定单位时间通光量的多少。f值越大,通光越多。
结论:
大光圈,浅景深,背景虚化。同条件下提高快门速度 (多用拍人) ( 例如 F1.8 )
小光圈,深景深,前后均清晰。同条件下降低快门速度 (多用拍大景)( 例如 F22 )
上,光圈孔径愈大,影像质素会愈好,但由于像差会随着孔径的增大而急剧增加,使影像质素变差。另外,光圈太小则会产生衍射现象(在数码摄影中,小光圈更会增加曝光时间,使影像出现噪声现象)令影像像质降低。因此,最佳光圈值便是避免以上两种现像出现的平衡点,亦即最大光圈值低1至2级。例如50 F1.8,缩到F4锐度最佳!
最佳光圈:
最佳光圈的意思是,任何一只镜头,无论是定焦还是变焦镜头,都有成像质量最好的那一档或若干档光圈。在这一档或这几档光圈下,镜头的分辨率可以发挥到极致,即达到最大的分辨率。最大分辨率指的不是前后清楚的范围(即不是景深)。
摄影入门必考知识2
一、正确持机方法
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的质量一定会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虽然可以用三脚架来减低震动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时候是以手持相机拍摄为主,而且在“决定性的瞬间”内,往往不允许摄影者再花时间去放置三脚架并固定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相对于传统照相机而言,它对拍摄稳定性的要求更高。这是因为,电子元件存储信息需要一段额外的时间,通常称为“时滞”。
1、持机的正确姿势
无论是站立、坐下还是跪下,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
(1)、右手紧握相机一侧的握手位,食指轻触快门键,以备随时拍摄。
(2)、以左手手掌托住机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机来稳定镜头。
(3)、两手上臂紧贴身体,尽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并向身体靠拢。千万不要耸起双肩。因为长时间用耸起双肩的姿势拍摄,双肩关节会出现疲劳感,更难稳定相机。
(4)垂直握持相机拍摄时,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紧贴身体。
2、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1)、站立摄影时,双脚宜微张,或以前后步方式站立,以便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平放到双脚上。如果能借助一些固定的物体作为依靠,例如背靠树干或墙壁等,则效果更佳。
(2)、坐下摄影稳定性已经很高,但仍可借外物进一步稳定身体。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错的选择。
3、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跪下摄影时左脚应该弓起,右脚跪地,托起机身底部的左手则支撑在弓起的左脚上。一般情况下,跪姿拍摄较难稳定身体,最好也能借助固定物体作依靠,如树、墙等。
4、相机带的重要作用
将相机带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绕两圈再拉紧,以拇指穿过带圈后再握紧相机,使相机和右手合二为一,不但可以减轻手的颤动,而且可以在不小心松手时将相机拉住,不至于掉到地上而损坏。
二、光线的运用
照片是光与影的艺术产品,将光线称为摄影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要拍摄好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线这个关键的元素。
1、光线的性质
(1)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气里,阳光没有经过任何遮挡直接射到被摄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会产生明亮的影调,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则会形成明显的阴影,这种光线称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会有非常明显的反差,因此容易产生立体感。
当太阳被薄云遮挡,阳光仍会穿透白云扩散,这时所产生的照明反差将会降低,非常适宜于人像摄影。
(2)散射光
在阴天,阳光被云层所遮挡,不能直接射向被摄对象,只能透过中间介质或经反射照射到被摄对象上,光会产生散射作用,这类光线称为“散射光”。由于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阴影面不明显,明暗反差也较弱,光影的变化也较柔顺,因此产生的效果比较平淡柔和。
“直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强的光线,致使阴影较浓厚,调子变化较少,所拍出的影像线条及影调较硬。而“散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弱的光线,故阴影较淡,调子变化较丰富,会得出较软的柔和的影像线条及影调。所以摄影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光线。
2、光线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摄同一个景物,运用不同方向投射来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顺光
从照相机背后而来,正面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顺光”。“顺光”照明的特点是:被摄对象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不大,对象的影调比较明朗。这种光线形成的明暗反差较弱,对象的立体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线反映出来,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现出来。因此立体感较弱。
(2)前侧光
从照相机左后方或右后方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前侧光”。受光的对象大部分都会受光,产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调也较明亮,对象不受光而产生阴影的面积也不会太大,但已可以表现出对象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这类光线既可保留比较明快的`影调,又可以展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
(3)侧光
来自照相机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叫做“侧光”。它会使被摄对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则处于阴影中,有利于表现对象的起伏状态。
由于“侧光”照明使对象的阴影面积增大,因此画面的影调不亮不暗,明暗参半,不及由“顺光”和“前侧光”产生的那样明快,但亦不会太阴沉。立体形态表现会较好。
(4)侧逆光
来自照相机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线叫做“侧逆光”。它令对象产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阴影面,所以影调会较阴沉。这种照明方法在对象上产生的立体感会比“顺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
(5)逆光
“逆光”是由被摄对象背后射来,正面射向照相机的光线。被摄对象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因光线的对比较弱,所以立体感也较弱,影调比较阴沉。可是,“逆光”可以用来勾画物体的侧影和轮廓,还可以突现物体的质感和形状,清楚地展示对象的线条。在明朗的天气下使用“逆光”更会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
(6)顶光
光线由被摄对象上方而来的谓之“顶光”。日正当中的太阳光便是一个好例子。“顶光”常会在被摄对象上造成强大的阴影,若用于人像摄影,则人脸部的鼻下、眼眶、颚下等处会形成浓黑的阴影。
(7)底光
“底光”的光源位于被摄物的下方。这种光线在日常生活经验中较少见,故有怪异和戏剧性的效果,在一般摄影场合应用较少。
3、光线的反差
“反差”指的是被摄对象上“最亮”与“最暗”的色调关系。所谓“反差强”,是指光线在主体身上呈现的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剧烈,对比度非常强烈。相对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柔顺,令色调很丰富。
摄影入门必考知识3
入门知识之快门:于普通的数码相机相比初学者最直接的变化就是不断调整快门,通过快门调整照片的进光量,然后根据拍摄环境和经验值进行合理的选择,入门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动档或者P挡模式,先拍一张,然后查看照片参数,再通过M挡或者AVTV等进行快门的变化,一般照片暗了减少数值,照片亮了增大数值。
入门知识之ISO:在特殊光线下进行拍摄的时候,单纯通过快门控制有些力不从心,而ISO的合理设置将给出更多选择空间,一般ISO值越低相片质量越好,噪点会少,而高的ISO值一般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使用,或者为了拍摄运动物的时候保证主体清晰,因而ISO的不断改变是入门的时候必须学会的。
入门知识之光圈:照片的虚实和层次感可以通过光圈的合理选择来实现,一般人像或者静物的拍摄,需要突出人或者物,通过大光圈的方式把背景虚化,一般风景需要容纳更多信息,通过小光圈的方式把前、中、后等多层次的风景记录到照片中;光圈的直观数字就是f值,f值越小光圈越大,主体外的虚化越高;f值越大光圈越小,风景中的层次感越好。
知识中入门的时候可以先把以上3个熟练运用,拍出清晰的、满意的照片,入门摄影学会拍清晰,拍明亮,拍突出,随着懂的越多及对光影摄影的不断理解,一般单反入门中将经历:多拍记录,随意抓拍,照片挑剔,为啥而拍,如何拍出想要的效果等等。语言组织可能表达不清楚,后续文字再多记录。
摄影技巧之参数法:初学者对照片参数需要有一个熟悉过程,那些环境下需要对应的ISO是必须知晓的,而快门的数值也是需要对照片回看后及时调整,一般单反入门玩家都先试拍然后及时调整快门,而最简单的参数获取是自动档试拍,或者直接有身边的摄影高手指点该如何设置
摄影技巧之水平:在入门摄影的时候保证横平竖直是基本功,虽然有些呆板,但是很有助于习惯的养成,并有利于熟悉机身的重量和逐步熟悉单反相机的功能。
摄影技巧之构图和光影:好的照片要么有事件价值要么有沟通和思想融入,在光影方面做好视角的切入还有从构图知识上做准备是必须的,入门摄影需要从一些基本的尝试上做到不遗漏,有利于更好的理解摄影。
入门摄影最终要的是获得进步的乐趣和提升动力,开心拍及拍的越来越被自己和更多人喜欢就好,坚持拍摄及总结和分类拍照中的优点和不足,更有准备的练就捕获瞬间的功力,爱好非专业,入门了能玩的开心是关键。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喜欢用相机拍照的,而且在拍照的时候,是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的,而且很多人就连入门知识都没搞懂,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摄影入门基础知识的相关资料。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1
一、曝光
摄影里的曝光简单的说就是指光线进入相机,并在相机里面的感光元件上留下影像的过程。而光圈的大小与快门速度的快慢决定着曝光量的大小,而ISO则是决定相机内感光速度的快慢。根据光线进入相机的强弱,通常把摄影曝光分为正常曝光、曝光不足、曝光过度三种。
二、测光
要想让所拍画面获得准确的曝光,那拍摄时的测光就必不可少,摄影里的测光是通过相机内置测光系统与外置测光表来实现的,由于外置测光表很少用到,现在所说的测光主要针对相机内置测光系统来说。
什么是测光,简单的说就是相机通过测光系统对所拍场景的光线情况进行测量,得出一个正确的曝光值,然后再根据这个曝光值来设定合适的光圈与快门,而这个测定曝光值的过程就称为测光。以佳能为例,相机内置的测光系统分为评价测光、局部测光、点测光、中央局部测光这几种。
三、对焦
对焦是拍摄中重要环节之一,拍摄时,要是对焦不准,拍出来的画面就是模糊不清的,就是通过后期也是无法修复的。相机的对焦分为自动对焦与手动对焦,
平时我们在半按快门拍摄时,常常听到嘀的一声,这就是通过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对焦成功的提示。自动对焦根据拍摄时的对焦次数分为单次自动对焦、连续自动对焦与智能自动对焦。
根据对焦范围又分为单点自动对焦、局部自动对焦与多点自动对焦等。
四、光圈、快门、ISO
光圈 快门 ISO可以说是摄影里的重中之重。所有的拍摄都是围绕这三个的变化来实现。由于这三者的知识量比较多,这里就不一一展开来说,只讲解一下它们的各自作用,让初学者有个大概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所谓光圈就是镜头里的一组小铁片组成的一个可大可小的圆孔。
它是用来控制相机进光量的多少。而快门则相当于相机里的窗户上的窗帘,它是用来控制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长短。而ISO则相当于相机里面的光线感应器,它的作用则是用来提高画面的亮度。ISO的最大问题就是数值越高,画面的噪点就越多。因此在拍摄时主要是调整光圈与快门,快门越快,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就越短,反之亦然;光圈越大,相机进光量就越多,反之亦然。
五、安全快门
这个主要是针对平时手持拍摄来说的,所谓安全快门就是指手持拍摄时不会因为手部的轻微抖动而导致拍摄模糊的最低快门速度。而安全快门与所使用的镜头焦距密切相关,通常安全快门数值是拍摄时所使用镜头焦距的倒数,比如拍摄时所使用镜头焦距是85mm,那它的安全快门就是1/85秒。而对于一些焦距标志不明显,安全快门速度不能低于1/30秒。
六、景深
景深主要是针对光圈来说的,在使用大光圈拍摄时,画面背景的清晰范围比较少,虚化比较严重,而使用小光圈拍摄时,画面背景清晰范围就比较多,在摄影里,通常是把清晰范围称之为景深,像使用大光圈拍摄出来清晰范围少的画面,称之为大景深(浅景深),
由于初学者对景深的不了解,常常把光圈大小与景深大小弄错。这里有一个比较简单可以行的办法,就是在看一个画面景深的大小时,可以把光圈数值倒过来看,就能很容易区分景深的大小了,比如F4与F20,把数值倒过来,就变成了1/4与1/20,1/4比1/20要大,因此F4位大景深,F20位小景深。
七、焦平面
相机上的这个标志就是焦平面,焦平面主要是针对对焦来说的,为了便于理解,可以把焦平面想象成一个平面,在拍摄时,如有多个拍摄主体,尽量让他们处于一个平面内,这样才能保证同一个画面的多个拍摄主体都能拍摄清晰。下面是两张对比图,一看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同一平面(焦平面)
整理的.摄影这七个入门方面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帮助摄影初学者更快的了解自己的相机,7个方面的知识点每一点都有丰富的内容,希望初学者能以此文作为一个学习摄影的切入点。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2
一、认识相机
我们相机上有许多按键,这些按键有什么用处我们需要提前了解。也为了我们后期讲到什么知识,需要通过哪个按键来调整参数时,却不知道按键在哪!
所以要认识自己的相机,它是我们的武器,建议拿着相机,对照说明书熟读!
二、曝光及曝光三要素
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ISO。
1、曝光
曝光简单说就是我们的画面光线亮度,我们把正确曝光比作一杯水:
当水不满一杯时,画面亮度就不够了,所以叫曝光不足,也称为欠曝。
当水超过了一杯时,曝光亮度就太亮了,所以叫做曝光过度,也称为过曝。
2、光圈
光圈就是光线进入相机的孔径大小,好比是水管口径大小一般,水管口径越大,单位时间内水量越多,所以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所以曝光量也就越多,画面也就越亮。同时光圈大小对景深影响很大,就是对背景的模糊与清晰影响很大。
光圈越大(数值越小),进光孔径越大,进光量越多,所以曝光量越大,画面亮度越高,景深越浅,背景虚化程度也就越高(背景越模糊)。
光圈越小(数值越大),进光孔径越小,进光量越少,所以曝光量越小,画面亮度越暗,景深越大,背景清晰程度也就越高(背景越清晰)。
3、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就是指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长短,它是指快门开启到闭合的这段时间。
就好比是水管放水的时间长短,时间越长,水量越多。
快门速度越快,进光时间短,进光量就越少,曝光量也就越小,画面越暗。
快门时间越慢,进光时间长,进光量就越多,曝光量也就越大,画面越亮。
高速快门可以抓拍运动中的物体,凝固住运动的精彩瞬间。
慢速快门可以将水流瀑布云朵雾气排的平滑柔顺,拍摄车轨光绘等,创造不一样的美。
4、感光度ISO
感光度就是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同样的光线亮度,感光度越高,感光元件对光线更加敏感,画面也就越亮。
高感光度会产生噪点,一般情况建议慎用。
三、白平衡
白平衡中不得不提色温,关系到给人是一种冷调还是暖调的感觉。
简单说就是相机中色温K值的设置,我们这边不讨论理论了,不然文章太繁琐了。
一般K值在5000中算中间值作为基准:
当我们想要画面偏蓝,显冷调的时候,将K值往5000以下调;
当我们想要画面偏黄,显暖调的时候,将K值往5000以上调。
四、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就是对我们测光后的画面亮度进行增加光线或者减少光线的功能,这个功能是为了防止测光在有些时候失效的情况而设定的,有一个“白加黑减”的原则,但今天不说这个有点绕的原则,大家只要记住:
如果画面拍完后偏暗,可以将曝光补偿往正方向调整,增加曝光;
如果画面拍完后偏亮,可以将曝光补偿往负方向调整,减少曝光。
五、测光及测光模式
测光就是我们相机对画面进行光线测量的一个过程。
测光模式主要有评价测光(平均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点测光。
1、评价测光(平均测光)
就是相机将画面分为一个个小方格,分别对每个小方格进行光线测量后再统计平均得到最终曝光,说起来这么麻烦,但其实就是一个非常短的过程。是一种非常好用的测光方式,但对于大光比场景不太实用。
2、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这个测光模式就是对相机最中间区域进行平均测光,这就不是对整个画面了,是最为实用的一种测光方式,因为我们大部分相机就是依靠对画面最中央区域进行测光,适用场合也是最广的。
3、点测光
点测光是对我们的一个小点进行测光,是最为精准的测光方式,能确保我们主体的测光是最准确的。
这边不得不提到点测联动,尼康相机基本都有这个功能,其他相机只有很少一部分才有,点测联动是指对焦点和测光都是同一点,可以很好的保证主体的对焦与测光,因为我们的主体有时候不一定是要在最中间。
六、对焦及对焦模式
对焦就是使我们的拍摄主体拍摄清晰地过程。
1、手动对焦
依靠手动调整变焦环实现对拍摄主体的清晰程度的调整,一般在自动对焦无法满足需要时使用,毕竟手动调整浪费时间。
2、单次自动对焦
对拍摄主体对焦一次,适合拍摄静物。
3、连续自动对焦
半按快门后对物体进行持续对焦,物体移动,保持半按快门就可以让对焦点会跟着移动物体,适合拍摄运动物体。
4、全自动对焦
利用相机自行判断对焦点,自动切换单次自动对焦还是连续对焦,取决于拍摄对象是否运动。
这六个要点理解后就可以简单入门啦,欢迎你来到摄影世界!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3
第一步:什么是光圈
理解什么是光圈很简单,我们可以将它看做是眼睛里的瞳孔。瞳孔越大,可以进入眼睛的光线就越多。
光圈大小、快门速度和ISO一起产生了曝光。光圈孔径尺寸的变化,也就会影响光线进入传感器的多少。
不同光圈大小可以创找出什么效果,会在后面的详细叙述。简单地说,光圈孔径变大将允许更多的光进入到传感器,光圈孔径变小将允许更少的光进入到传感器。
第二步:光圈的数值
光圈的大小通常使用f-stop刻度来表示的。在你的相机上,你会看到“f/”后面跟着一个数字。这个数字表示孔径的宽度。孔径的大小会最终会影响图像的曝光和景深。
很多摄影初学者非常疑惑的一点是,“f/”后面的数字越小,光圈反而越大。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但你首先需要知道都有哪些光圈值、
如下:f / 1.4,f / 2,f / 2.8,f / 4,f / 5.6,f / 8,f / 11,f / 16,f / 22。
然后我们需要重点了解“f/”后面的数字是什么意思,随着数字的增加一档,光圈大小也会随之减小一半,一半的意思就是进入相机光线的量将减少50%。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出以上结论,例如:假设您有一个50mm镜头,光圈大小为f / 2。要得到光圈的直径,就是焦距/光圈大小,将50除以2,直径为25mm。然后取半径,就是除以2,然后半径平方并乘以pi就可以得到光圈的面积。整个等式为:Area =r * π。
请看下面的例子,焦距都为50mm:
f / 2: 50mm / 2 = 25mm光圈直径。其半径就是12.5mm,使用上面的公式(π *12.5mm),我们得到的光圈的面积为490mm。
f / 2.8: 50mm / 2.8 = 17.9mm光圈直径。其半径就是8.95mm,使用上面的公式(π*8.95mm), 我们得到的面积为251.6mm。
现在,按照四舍五入,f/2的光圈面积大概为500,f/2.8的光圈面积大概是250。按照上面所讲的,光圈的孔径越大,进入的光线也就越多,所以,f/2的光圈要不f/2.8的光圈要打,而且数值提升一档,光圈孔径的大小也会随之减小一半。
当然,让我们每次都计算一下光圈孔径的面积,然后在调整光圈值,在拍摄中是非常繁琐的,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好让我们快速比较光圈的大小。
我们可以将“f/2”中的“f”看做是“1”,那么就可以把“f/2”转换为数字1/2。“f/4”就可以表示为1/4。这样就很好比较了,很显然,1/2明显要大于1/4。所以“f/2”比“f/4”的光圈要大。
第三步:光圈是如何影响曝光的
光圈是曝光三要素之一,其他两个是快门速度和ISO,也就是说它们三个会决定你的曝光是否正确。要了解光圈是如何影响曝光的,我们需要要做一个实验,将快门速度和ISO都保持不变,只改变光圈的大小,这样,我们就能看出光圈是怎样影响曝光的了。
在下面的照片中,ISO为200,快门速度为1/400秒,它们均保持不变。依次改变光圈大小:f / 2,f / 2.8,f / 4,f / 5.6,f / 8,f / 11,f / 16,f / 22。得到的结果如下:
结果显而易见,当光圈数值变大时(小光圈),曝光量减小,当光圈数值变小时(大光圈),曝光量增加。然而,光圈改变曝光量并不是它的唯一作用,另一个作用就是可以改变景深效果。
第四步:光圈如何影响景深
景深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通俗点说景深就是:拍摄主体前后景是否清晰。我们拿后景景深做例子:景深通常分为浅景深和深景深,浅景深就是拍摄主体的后面是模糊的,而深景深正好相反,拍摄主体的后面是清晰的。
当我们使用光圈优先模式拍摄时,我们可以手动控制光圈大小,其他变量相机会自动控制(Auto ISO),而且焦距也不发生改变。这样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看看光圈对景深的影响是什么;下面的照片按此顺序排列:f / 2,f / 2.8,f / 4,f / 5.6,f / 8,f / 11,f / 16,f / 22。请注意每次光圈尺寸减小时景深是如何增加。
好了,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实验得出结论:光圈越大(数值小),景深越浅(模糊);光圈越小(数值大),景深越深(清晰)。
第五步:不同光圈的用途是什么?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选择多大的光圈时是没有规则。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想要的艺术效果和拍摄环境上。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用途,只能作为我们使用光圈的一个参考。
f / 1.4 - 对于弱光情况下是很有用。它还有非常大的浅景深效果。适用于散景效果的拍摄。f / 2 - 这个范围有很多相同的用途,但f / 2镜头比f / 1.4镜头的价格要便宜三分之一。f / 2.8 - 对于弱光情况仍然有效,但由于具有更深的景深,可以在保持人物面部的清晰,适合拍摄人物等,大多数好的变焦镜头的光圈都是2.8的。f / 4 - 一些风景镜头的最大光圈就是f/4,拍摄人物时,虽然光圈不是很大,但使用较长的焦距,还是可以拍摄出很好的浅景深效果。f / 5.6 - 适合拍摄两个或三个人的照片,但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也不是很好。f / 8 - 适合拍摄大型团体照片,因为f/8光圈可以使前后排的人物都清晰。f / 11 - 通常情况下,这里是你的镜头最清晰的地方。适合人像拍摄和风景。f / 16 - 通常在晴朗的天气拍摄,需要小光圈保持前后都清晰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此值f / 22 - 最佳的风景设置,而且可以表现前景的更多细节。
摄影的基本知识
摄影的基本知识
摄影的基本知识,摄影是一门需要运用众多技巧的技能,掌握了摄影的基本知识,不但能提高自身的摄影技术,而且还能让大家拍出出色的大片,让人对你赞叹不已。下面就跟着我一起学习摄影的基本知识吧。
摄影的基本知识1
摄影的基本知识
1. 光源越广,光线越柔和。相反的,光源越窄,光线越硬。
广泛的光源能够弱化阴影、降低对比、抑制纹理,较窄的光源则作用相反。这是因为光源越广,射在物体上光线的方向就越多,这会起到增加场景中的照明、减少阴影的作用。
小提示:将人像主体安排在一扇不受阳光直射且大而亮的窗户边,窗户可以起到柔光箱的效果,不再需要影室专用设备。
2. 光源越近,光线越柔和
相反的,光源越远,光线越硬。这是因为当光源离被摄体越近,相对的就越大,也就是越广;而当光源离被摄体越远,相对的就越小,也就是越窄。
以太阳为例,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109倍,它本是一个相当广的光源!但是太阳距地球9300万英里(约1.5亿千米),只占地球天空非常小的一小部分,因此当阳光直射在物体上时光线就很硬。
小提示:在室内用现有灯光拍摄人像时,可以通过改变光源与被摄体间距离的方法使照片的光线更加动人。
3. 漫散射能够分散光线,使光源变广、光线变柔
运用漫散射分散光线的实质还是使光源变广,从而达到柔化光线的目的。当云层遮挡住阳光,物体上的阴影会明显减少,如果有雾,阴影则会消失。云层、阴沉的天空和大雾都会使光线发生漫射,漫射会将光线分散向各个方向。阴天和雾天时,整个天空会变成一个非常广的光源,一个天然的柔光箱。
小提示:半透明塑料或白色织物等材料都可以用来漫射强烈的光线。你可以在人工光源─如影室闪光灯前加一个柔光罩;如果在明亮的’阳光下,也可以使用柔光篷或柔光箱来柔化光线。
4. 在反射中漫射光线
将一束较窄的光线射在一个较大的磨砂表面上,如墙壁、屋顶或磨砂反光板等,光线在反射的过程中会发生被漫射到较宽广的区域。
但是如果使用光面反光板,光线被反射后仍然会很窄。镜子是一种极端的光面反光板,它反射的光线几乎与入射光线一样窄。
小提示:将一大块铝箔揉成团,展开后将亮面向外,包在一块纸板上,一块柔光反光板就做好了。虽然这种自制反光板的漫射效果不如白色磨砂反光板,但它能在照片中增加闪闪发亮的光点。
5. 光源越远,光线的衰减越快,主体也越暗
这条规则指出,被摄主体的光照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听起来有些复杂,其实很简单,举例说明:如果你将光源至被摄主体的距离增加1倍,那么落在主体上的光线只有距离增加前的四分之一。
换言之,光线会随着光源的远离而迅速衰减。这条规则我们应牢记,如果你准备移动光源或被摄主体,一定要改变光线的品质。
同样还要注意的是,经过反射的光线其行进的距离也会增加,即使使用光面反光板也一样。
小提示:在天气条件很差的室外拍摄人像时应使用闪光灯(热靴或弹出式均可),这样即可以消除人脸部的阴影,也不会影响背景的曝光,因为闪光灯发出的光到达背景时已经弱到可以忽略不计了。
6. 可以利用光线衰减改变摄影主体和背景间的关系
如果灯光距离拍摄主体近,主体和背景间的光照度查别会比较明显;如果灯光距离主体较远,则背景也会相应地变亮。
该原则同样适用于侧光:侧光源离被摄主体近时,整个画面的光线衰减将比光源离主体远时更明显。
小提示:如果被摄主体的正面光是从窗户射入的光线,那么让主体靠近窗户可以使室内的背景变暗。如果你想让室内背景更明亮,则应让主体远离窗户、靠近背景。
7. 正面光会减弱主体的纹理,而侧光、顶光和底光则可以强化主体纹理
人像摄影师通常会将光源保持在镜头的轴线附近来弱化被摄主体面部的皱纹,而风景摄影师更喜欢用侧光强调岩石、沙石和叶子的纹理。一般来说,光线方向和被摄主体角度越大,主体的纹理就越明显。
小提示:想突出宠物毛茸茸的毛发时最好将光源置于侧面,比采用正面光源要好。
8. 阴影创造立体感
阴影是摄影师描述物体三维性的手段,它能使物体在照片中呈现出空间感,而不仅仅是物体在平面上的投影。
同样,侧光、顶光和底光能够在物体上投射出深而长的影子,从而制造出立体感。因此,静物、商业产品和风光摄影师喜欢使用有角度的光线。
小提示:你可以尝试使用“好莱坞照明法”来拍摄戏剧性的肖像作品。将顶光置于主体正上方稍偏的位置,调整灯光角度,使人物鼻子的阴影落在人中稍偏下的位置上。
9. 背光可以作为高度散射的光源使用
很少有仅仅靠背光照明的物体,也就是说正面一点儿照明都没有的纯剪影几乎没有。如果一个人站在明亮的窗户前,对面的墙壁会反射部分光线落在人身上。如果一个人在户外,即使背景是明亮的阳光,正面也会有来自天空的光线照射。 无论哪种情况,要想记录落在主体上的光线,就要增加曝光,而且这些光线会减少面部的细节,削弱主体的立体感。
小提示:在拍摄背光照明的人像或剪影时,试着将光源纳入构图中,但是这样会导致测光表读数不准,因此可以尝试使用包围曝光法。
10. 光线是有色彩的
尽管有的时候光线看前来像“无色”的,但它其实也是有色彩的,我们称其为色温。只是我们的眼睛和大脑组成的“计算机”能够调整感知、适应变化,我们很难注意到罢了。但是数码传感器和胶片则会记录下我们看不到的色彩。
清晨和傍晚的阳光拥有温暖的色调,中午阳光投射的阴影则会变的很蓝。钨丝灯光明显偏黄,而且反射这种光线的表面也会呈现出相应的颜色。
对于数码相机而言,你可以使用白平衡功能来消除或强调光线的颜色。例如可以增加风光或人像照片中的暖色调。对于胶片电影的拍摄则必须根据拍摄环境选择适当的胶片,或者采用滤镜补偿。
小提示:晴天拍摄的风光片,特别是阴影部分会非常蓝,这时将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为阴天可以在照片中增加金黄色,相当于在镜头前加了一片暖色滤镜。
摄影的基本知识2
用光:
摄影这个词的英文原意是“用光作画”,有光才有色彩,才有感知,有光才有影。 摄影本身是通过光学CCD感光元件的感光作用,才能够将大自然的画面收入到相机里。
光是摄影的生命线,又是摄影造型的重要手段,离开了光就没有办法去摄影。光在摄影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摄影者在进行摄影创作时,要了解光线的特点、性质、色彩、亮度、对比度、角度、光质等,能够结合光线的来表现突出被摄体。
构图:
构图是摄影中及其重要的环节,决定着作品的成败。摄影构图是摄影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观察现实世界,通过视觉元素的构图如点、线、面、形状、影调、色彩等,将其运用构图技巧表现出来的过程。
构图为主题服务,构图的唯一法则,精简,摄影者要不断的学习掌握构图技巧,通过长期拍摄与艺术品味、思想高度的提升,让构图理念和个人修养全面融合,完美表达摄影主题。
时机:
摄影创作时机很重要,能够把握得住时机来源于摄影者自己综合能力的提升。首先,摄影创作光线稍纵即逝,摄影者需要对光线极其灵敏;其次摄影主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摄影抓拍也是创作的重要部分,摄影者要结合日常所练,能够在恰当的时机定格画面,也就是有拍下“决定性瞬间”的能力。
摄影的过程,是一个视觉思维参与的过程,这其中有摄影者对摄影技术的熟练掌握,有摄影者个人审美的体现,是将美好定格付诸于画面的艺术过程。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有哪些
1、光圈
光圈越大(数字越小),进入的光线更多,照片会越亮;另一方面,大光圈景深更浅,拍摄人像背景更加梦幻。光圈越小(数字越大),进入的光线较少,照片会较暗;用小光圈背景会更为清晰,拍摄风景保证能捕捉全部画面。
2、快门
快门速度越高,就越能够将快速的动作定格,捕捉犹如凝固的效果。快门速度越低,捕捉到的动作将更不清晰,长曝的话更会拍摄对象会变得朦胧。
3、ISO感光度
低感光度适合在光源充足的环境拍摄,画面中出现的噪点会比较少;在光源不足的环境适宜用高感光度拍摄,但感光度越高,噪点就会越多。
4、焦距
镜头的焦距越长,视角就越窄,反之亦然。例如300mm的超远摄镜头,只有8°的视角,而8mm的超广角镜头,则拥有180°的视角。
5、拍摄模式
P模式:相机自动测光后,按入光量运算出快门和光圈数值。
A/AV模式:光圈优先,用户可自行选择光圈大小,相机会自动运算快门速度。
S/TV模式:快门优先,用户可自行选择快门速度,相机会自动运算光圈大小。
M模式:全手动模式,用户可自行选择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
测光的技巧:
测光决定相机怎么样看自己看到的物体以及主体明亮度的占居面积。是以画面比较亮还是比较暗的部分为基准的。半按快门时就处于自动测光的过程,也可以选择将自动测光与自动对焦分离。
比如拍天空,测光的技巧一般不会直对着天空,也不会对着最暗的地方,而是要对着明暗过渡的中间值去测光,这样可以保证明暗部都能得到相对的细节。
所以我们测光的模式,需要根据自己的拍摄主题来进行,要学会善长使用测光模式:评价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等。
摄影基本知识
摄影基本知识大全
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下面由我为大家分享摄影基本知识大全,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正确持机方法
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的质量一定会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虽然可以用三脚架来减低震动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时候是以手持相机拍摄为主,而且在“决定性的瞬间”内,往往不允许摄影者再花时间去放置三脚架并固定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相对于传统照相机而言,它对拍摄稳定性的要求更高。这是因为,电子元件存储信息需要一段额外的时间,通常称为“时滞”。
1、持机的正确姿势
无论是站立、坐下还是跪下,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
(1)、右手紧握相机一侧的握手位,食指轻触快门键,以备随时拍摄。
(2)、以左手手掌托住机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机来稳定镜头。
(3)、两手上臂紧贴身体,尽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并向身体靠拢。千万不要耸起双肩。因为长时间用耸起双肩的姿势拍摄,双肩关节会出现疲劳感,更难稳定相机。
(4)垂直握持相机拍摄时,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紧贴身体。
2、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1)、站立摄影时,双脚宜微张,或以前后步方式站立,以便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平放到双脚上。如果能借助一些固定的物体作为依靠,例如背靠树干或墙壁等,则效果更佳。
(2)、坐下摄影稳定性已经很高,但仍可借外物进一步稳定身体。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错的选择。
3、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跪下摄影时左脚应该弓起,右脚跪地,托起机身底部的左手则支撑在弓起的左脚上。一般情况下,跪姿拍摄较难稳定身体,最好也能借助固定物体作依靠,如树、墙等。
4、相机带的重要作用
将相机带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绕两圈再拉紧,以拇指穿过带圈后再握紧相机,使相机和右手合二为一,不但可以减轻手的颤动,而且可以在不小心松手时将相机拉住,不至于掉到地上而损坏。
二、光线的运用
照片是光与影的艺术产品,将光线称为摄影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要拍摄好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线这个关键的元素。
1、光线的性质
(1)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气里,阳光没有经过任何遮挡直接射到被摄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会产生明亮的影调,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则会形成明显的阴影,这种光线称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会有非常明显的反差,因此容易产生立体感。
当太阳被薄云遮挡,阳光仍会穿透白云扩散,这时所产生的照明反差将会降低,非常适宜于人像摄影。
(2)散射光
在阴天,阳光被云层所遮挡,不能直接射向被摄对象,只能透过中间介质或经反射照射到被摄对象上,光会产生散射作用,这类光线称为“散射光”。由于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阴影面不明显,明暗反差也较弱,光影的变化也较柔顺,因此产生的效果比较平淡柔和。
“直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强的光线,致使阴影较浓厚,调子变化较少,所拍出的影像线条及影调较硬。而“散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弱的光线,故阴影较淡,调子变化较丰富,会得出较软的柔和的影像线条及影调。所以摄影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光线。
2、光线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摄同一个景物,运用不同方向投射来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顺光
从照相机背后而来,正面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顺光”。“顺光”照明的特点是:被摄对象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不大,对象的影调比较明朗。这种光线形成的明暗反差较弱,对象的立体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线反映出来,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现出来。因此立体感较弱。
(2)前侧光
从照相机左后方或右后方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前侧光”。受光的对象大部分都会受光,产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调也较明亮,对象不受光而产生阴影的面积也不会太大,但已可以表现出对象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这类光线既可保留比较明快的影调,又可以展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
(3)侧光
来自照相机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叫做“侧光”。它会使被摄对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则处于阴影中,有利于表现对象的起伏状态。
由于“侧光”照明使对象的阴影面积增大,因此画面的影调不亮不暗,明暗参半,不及由“顺光”和“前侧光”产生的那样明快,但亦不会太阴沉。立体形态表现会较好。
(4)侧逆光
来自照相机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线叫做“侧逆光”。它令对象产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阴影面,所以影调会较阴沉。这种照明方法在对象上产生的立体感会比“顺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
(5)逆光
“逆光”是由被摄对象背后射来,正面射向照相机的光线。被摄对象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因光线的对比较弱,所以立体感也较弱,影调比较阴沉。可是,“逆光”可以用来勾画物体的侧影和轮廓,还可以突现物体的质感和形状,清楚地展示对象的线条。在明朗的天气下使用“逆光”更会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
(6)顶光
光线由被摄对象上方而来的谓之“顶光”。日正当中的太阳光便是一个好例子。“顶光”常会在被摄对象上造成强大的阴影,若用于人像摄影,则人脸部的鼻下、眼眶、颚下等处会形成浓黑的阴影。
(7)底光
“底光”的光源位于被摄物的下方。这种光线在日常生活经验中较少见,故有怪异和戏剧性的效果,在一般摄影场合应用较少。
3、光线的反差
“反差”指的是被摄对象上“最亮”与“最暗”的’色调关系。所谓“反差强”,是指光线在主体身上呈现的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剧烈,对比度非常强烈。相对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柔顺,令色调很丰富。
三、摄影的构图
构图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间内处理人、景、物的关系,并将三者安排在画面中最佳的位置以形成画面特定结构的过程。
构图最主要的目的是如何强调及突出主题景物,同时把繁琐的、次要的东西恰当地安排为陪衬。好的构图令照片看起来均匀、稳定、舒服、有规律,而且可以引导视线到主题点。构图不当,会出现杂乱、左右不平衡、头重脚轻及因主题过多反而变成没有视觉焦点等问题。
1、构图注意事项
要获得好的摄影构图,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照片不应太过单调,否则照片会显得呆板。但也不应太复杂,否则会令人觉得混乱。
(2)要选择适合的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于衬托主题及突出主角,亦会丰富照片的内容,增添画面的色彩。
(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关系,并适当地安排它们,以有效地表达主题,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
(4)要考虑各个景物色彩上的对比。鲜明的对比有助于突出主题,但若颜色混乱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5)要掌握光线的照射角度以及所产生的明暗阴影,它们都会影响照片的色彩和效果。
(6)要多利用照明、透视、重叠和影纹的层次变化,这将有助于在平面的照片内增加立体感。
2、以不同的拍摄角度造出不同的构图
大多数拍摄对象都是立体的,它们呈现出许多面。有正面、侧面、背面、顶面及底面。同一个对象,拍摄的方位角度不同亦会令画面展现出多种多样的构图效果。所以在拍摄之前应选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对物体作观察及比较,从中找出一个最佳、最可表达主题、最生动的视点,以找到最合适的构图。
(1)正面拍摄。
正面拍摄是一种最常用的摄影角度。正面拍摄可以产生庄严、平稳的构图效果。但平稳的线条、对称的结构也会因缺乏透视感而显得呆板。而且很多时候会因为对象的受光情况相似而不能突显对象应有的立体感。
(2)侧面拍摄。
用斜侧的摄影角度,画面上原来的并行线条变成了斜线,具有纵深感,能将人的视线引向深处,增强立体感。而视线跟随斜线延伸,也会使画面变得生动。随斜侧方位的角度变化,其透视效果也会出现有趣的改变。
(3)仰视拍摄。
仰视拍摄指的是向斜上方的角度进行摄影,多用于拍摄高大的景物。这种拍摄角度既可以拍到高大景物的全景,又可以形成垂直地面的线条向上汇聚的透视感觉。还可以突出对象的高耸特性,增加压逼感。
(4)俯视拍摄。
俯视拍摄就是从上向下进行拍摄。在高处作俯视的拍摄可以将大范围的景物都拍下来,所以在广角的风景摄影中会经常应用到。在人像摄影中使用俯视拍摄方法,可以为主角带来一种纤秀的效果。
3、构图的“三分法”
“三分法”是由希腊的数学家提出来的。摄影者将其运用在照片的构图上,往往可以拍出很多和谐悦目的照片。具体做法是:用两条直线和两条横线将画面平均分为9个同样大小的方格。拍摄时将主题放在直线和横线的交叉点上。
“三分法”可以应用在任何人物和景物的摄影上。
4、背景与前景的选择
背景或前景与主题在色彩、形状、线条、质感、明暗上的不同会造成反差,形成对比,有突出主题之用。
(1)简单柔和的背景。
简单的背景不会抢去主题的地位,有利于突出主题。但过于简单及单调的背景却会使照片过于呆板。
(2)避免杂乱的背景。
杂乱的背景会使照片看起来非常混乱,更甚者会令人辨别不出主题是什么。
(3)避免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
如果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将难以突出主体,会严重破坏照片的整体效果。
5、摄影构图的基本模式
(1)构图均衡平稳
均衡,就是平衡。它区别于对称。用这种形式进行构图的画面不是左右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而是相等或相近形状、数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均衡,是利用近重远轻、近大远小、深重浅轻等透视规律和视觉习惯的艺术均衡。当然均衡中也包括对称式的均衡。
均衡式构图,给人以宁静和平稳感,但又没有绝对对称的那种呆板无生气,所以是摄影家们在构图中常用的形式,均衡也成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之一。
要形成均衡式构图,关键是要选好均衡点(均衡物)。什么是均衡点呢?这要从艺术效果上去找,只要位置恰当,小的物体可以去与大的物体相均衡,远的物体也可与近的物体求均衡,动的物体也可以去均衡静的物体,低的景物同样可均衡高的景物。要多加实践和学习,用好这种艺术技巧。
(2)打破均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新潮的摄影家认为均衡刺激性不强,反映不出新时代的生活节奏和特点,他们主张打破均衡,而且也在实践他们的观点,拍出了一些不均衡的作品。我们把这些作品的构图形式,称为非均衡式构图。生活是多种多样的,现实生活中既有均衡也有不均衡。只要是内容的需要和创作意图的需求,形式可以任意选择。
非均衡式构图具有不稳定,不和谐,紧张刺激、动荡不安等特点。从景物形象上来表现动势较为理想;从心理反映上用来表达烦燥不安的情绪、不协调的动作或不一致的注意力和不同的表情等,具有优势;如展示战争的残酷、革命风暴、狼藉现场等场面,亦可取得好的视觉效果。
(3)框架式构图
框架式构图是用一些前景将主题框住。常用的有树枝、拱门、装饰漂亮的栏杆和厅门等。这种构图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上,有助于突出主题。另一方面,焦点清晰的边框虽然有吸引力,但它们可能会与主体相对抗。因此用框架式构图多会配合光圈和景深的调节,使主体周围的景物清晰或虚化,使人们自然地将视线放在主题上。
(4)直角三角形式构图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一般是以画面的一个竖边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底边为三角形的另一个直角边。这种构图大都注意被摄物的方向性。景物的运动方向或面向应该对着三角形的斜边,使运动物体的前面或景物的面向前留有空间,给以出路。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在横幅或竖幅画面中均可选用,其特点是竖边直线可显示景物之高耸,底边横线又具有稳实、安定感,并且富有运动感,具有正三角形式和倒三角形式构图的双重优势,同时左右直角边灵活多变,很受摄影家们的喜爱,所以使用较多。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的灵便性还表现在底边长竖边短或底边短竖边长均可选用,只要三个角中有一个角可形成直角,便可用这种形式构图。
(5)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是把景物安排在画面的中央,圆心正是视觉中心。圆形构图看起来就象一个团结的团字,用示意图表示,就是在画面的正中央形成一个圆圈。
圆形构图,除了圆形物体以这种图式表示其圆外,实际上有许多场景可用圆形构图表示其团结一致,既包括形式上的,也包括意愿上的。如许多人围着一个英雄模范在签名,不少少年儿童正聚精会神地听老人讲故事,小朋友们围着圆圈做游戏等,均可选用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给人以团结一致的感觉,没有松散感,但这种构图模式,活力不足,缺乏冲击力,缺少生气。
(6)S形构图
S形实际上是条曲线,只是这种曲线条是有规律的定型曲线。S形具有曲线的优点,优美而富有活力和韵味。同时,读者的视线随着S形向纵深移动,可有力地表现其场景的空间感和深度感。
S形构图分竖式和横式两种,竖式可表现场景的深远,横式可表现场景的宽广。S形构图着重在线条与色调紧密结合的整体形象,而不是景物间的内在联系或彼此间的呼应。
S形构图最适于表现自身富有曲线美的景物。在自然风光摄影中,可选择弯曲的河流、庭院中的曲径、矿山中的羊肠小道等等,在大场面摄影中,可选择排队购物、游行表演等场景;在夜间拍摄时可选择蜿蜒的路灯、车灯行驶的轨迹等等。
(7)十字形构图
十字形是一条竖线与一条水平横线的垂直交叉。它给人以平稳、庄重、严肃感,表现成熟而神秘,健康而向上。因为十字最能使人联想到教会的十字架,医疗部门的红十字等,从而产生神秘感。
十字形构图不宜使横竖线等长,一般竖长横短为好;两线交叉点也不宜把两条线等分,特别是竖线,一般是上半截短些下半截略长为好。因为两线长短一样,而且以交点等分,给人以对称感,缺少了省略和动势,会减弱其表现力。
十字形构图的场景,并不都是简单的两条横竖线的交叉,而是相仿于十字形的场景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如正面人像,头与上身可视为垂直竖线,左右肩膀连起来可视为横线;建筑物的高与横的结构等。也可以这样讲,凡是在视觉上能组成十字形形象的,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
四、光圈、快门、对焦、景深
曝光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光圈的大小和快门的速度。要学会手动拍摄就必须学会光圈与快门的设定配合。
1、曝光量与光圈的关系
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可以改变大小的孔洞。它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多。这就好比房间里的窗子,它开得越大,进来的光线越多。
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stop值来表示,要注意的是:f-stop值越大,光圈开得反而越小。例如:f16的光圈就比f8的光圈小。
在快门速度不变时,光圈的大小决定了相片的明暗。光圈太大,曝光会过度,照片就会白茫茫一片。光圈太小,曝光会不足,照片就会是黑漆漆的。
2、曝光量与快门的关系
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的闸门。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越高,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它相当于开窗子时间的长短。
光圈与快门都可以控制曝光量,它们的组合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因素,并互相影响着。如果将光圈收小一级(例如由f/4收小至f/5.6),将快门速度调慢一倍(例如由1/60减至1/30),它们的曝光量是一样的。
3、对焦的重要性
对焦是指将镜头对准被拍摄对象后,调整镜头的焦距,使图像变得最清晰的过程。只有对焦正确图像才可能清晰,否则图像就是模糊的。
4、景深与光圈、距离、焦距的关系
景深的“景”是指我们要拍摄的景物,“深”就是清晰度的纵深范围。当镜头对焦于拍摄目标时,这一点对应在CCD感光元件上能清晰成像。它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这个范围就是景深。
景深越大,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大。景深越小,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小。
影响景深的三大要素是:
(1)光圈:在镜头焦距及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反之亦然。
(2)距离:在镜头焦距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越接近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小,越远离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大。
(3)焦距:在距离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即短焦镜头的景深大,长焦镜头的景深小。
;初学者摄影基础知识
初学者摄影基础知识如下:1、焦距越短,视角则会越广。2、F后面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F后面的数值越大,光圈越小。3、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4、快门速度数值小,进光量越少。5、快门和光圈一定时,感光度越大,照片越亮。6、常用的构图技巧,如对角线构图。 7、常见的用光技巧,如顺光、侧光。8、避免过曝、欠曝,注意补光。 一、焦距 数字越小,焦距越短,视角则会越广;数字越大,焦距越长,视角则会越窄。一只300mm焦距的镜头,它的视角只有8°;而一只8mm的超广角镜头,它的视角则有180°。通常,焦距在24mm以下的镜头,适合用于拍摄风光类题材;而焦距在50mm、85mm的镜头,适合用于拍摄人像。 二、光圈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无件表面光量的装置,它是镜头内部的一个组件。F后面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F后面的数值越大,光圈越小。比如F1.4是大光圈,F16是小光圈。 三、景深 1、光圈越大(光圈值f越小)景深越浅,光圈越小(光圈值f越大)景深越深。 2、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反之景深越深。 3、主体越近,景深越浅,主体越远,景深越深。 四、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数值小,快门打开的时间少,那么进来的光的量就少,被感光元件读取的光量也自然很少;相反,快门速度数值大,则被感光元件读取的光量也多。快门速度一般的表示方法是1/100s、1/30s、2s。 五、感光度 感光度,又称为ISO值,主要是衡量底片对于光的灵敏程度。在快门和光圈一定的情况下,感光度数值越大,拍出的照片越亮,反之则越暗。但是感光度的高低对照片的画质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感光度在800以下,照片的画质越细腻,800以上甚至更高,照片就会慢慢出现噪点,感光度越高噪点越多。 六、构图 常见的构图方式有:九宫格构图、对角线构图、框架式构图。其中,对角线构图非常灵活,无论是风光摄影还是人像摄影,对角线构图都用的比较多。对角线构图能吸引观众的视线,牵引观众看完整个画面,同时也让画面灵活起来。 七、用光 顺光就是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一致或者是基本一致,在画面的构成上没有明显的明暗关系。顺光就是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一致或者是基本一致,在画面的构成上没有明显的明暗关系。顺光就是光线的照射方向与照相机的拍摄方向一致或者是基本一致,在画面的构成上没有明显的明暗关系。从被摄体顶部往下照射的光线,在户外,最常遇上顶光的时刻大约在上午11点到下午3点左右。 八、过曝,欠曝 避免过曝、欠曝:关键是对焦准确。拍摄时,在光线过强过暗的环境,选择对焦在屏幕中显示灰度(不亮不暗)的位置,避免对焦在过亮或过暗的位置。 九、消除阴影 注意补光,阴影用的好能增强照片的立体感,如果用的不好,那么画面则会变成非常不协调。
更多文章:
尼康s6000屏幕发黄(求救!尼康S6000拍出来的照片颜色暗)
2024年9月15日 03:30
elod是什么牌子音箱(承受功率是15至175音箱一对配多大蓝芽功放)
2024年10月30日 04:30
s5三星诺手(Faker诺克萨斯之手符文天赋 lolS5诺手怎么出装)
2024年3月12日 10:40
oppor9splus换屏幕多少钱(OPPOr9s换原装外屏要多少钱)
2024年5月10日 04:50
magicbook14很垃圾吗(荣耀magicbook14 2020版的屏幕真的很差吗网上有的说会闪瞎眼程序员用怎么样)
2024年9月2日 08:10
创维32l01hm电源5v低(求创维32L01HM液晶电视不开机的维修方法)
2024年8月31日 13:00
magic book电脑是什么牌子(华为荣耀笔记本电脑MagicBoo怎么样)
2024年7月1日 20:30
联想官方旗舰店和联想专卖店(买联想电脑到专卖店去购买和在官网购买有什么区别)
2024年11月19日 07:20